2009年1月21日星期三

比较宗教学------基本教义之比较(转帖)(1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779102.html

基本教义之比较

 
 成熟的、完备的、基本定型的人为宗教,都有成文的系统的宗教教义。这些教义一般都记载在宗教的经典之中,如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佛经等等。宗教的宣扬和教会宣传说:宗教经典上的一字—句都是上帝、真主的启示,是上帝、真主在某个时候“降示”给人类,命令他们按此规则处世的,违背教义就是违背神意。


比如,《古兰经》每一章开头都写上“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意思是说,这是奉真主之名,把真主降示的指示传达给大家。《古兰经》多次说到这本书是真主降示的。“《古兰经》是从全世界的主降示的。”世界上许多宗教都把自己的经典称为“圣书”或“神启”。


 
 实际上,宗教教义并不是什么神的启示。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种,它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不管宗教观念如何光怪陆离、荒诞无稽,都可以从社会存在中找到它的根源。


另方 面,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也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历史继承性。每一种教义,既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社会存在的歪曲反映,又是对先前有关方面的思想材料加以搜集、整理、加工、改造而成的。各种宗教经典都经历了口头创作、民间传颂、最后又文人编纂成书的过程。


 
 宗教教义既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它就必然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早期基督教不同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中世纪的基督教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时代的基督教;大乘佛教有别于小乘佛教,宋明理学有别于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同一宗教内的不同教派,教义也有差别,同一宗教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民族和国家里教义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我们比较增加了许多困难。但是,作为一种有着 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的宗教,必有其质的相对稳定性。我们对各教教义之比较,主要是从客观的角度,比较各教相对稳定的基本教义。



上帝观与神灵结构系统



 
 各种宗教的共同本质特征是信仰上帝,信仰超自然的存在物,认为上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者。但各种宗教的上帝观也稍有不同。



宗教哲学上关于神的区别主要有两种:一神教和多神教。多神教包括没有最高神的多神教和有最高神的多神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一神教,而佛教和道教是有最高神的多神教,因此决定了它们的神灵世界模式也各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基础都是一神论,认为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唯一的神,这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和伊斯兰教的安拉(真主)。尽管后来的基督教会和伊斯兰教派对神的观念作过许多阐述,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没有改变一神论的上帝观。



1.基督教的一神论上帝观。
 


 基督教的上帝信仰来自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圣经》明确肯定上帝(天主)是唯一的尊神。上帝给以色列颁布的“十诫”,策—条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现在你们应认清,只有我是‘那一位’,除我以没有别的神。”“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神”,“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凭我起誓”,“心怀二意的人为我所恨”。


《新约圣经》是《旧约圣经》的继续,《新旧圣经》是耶稣的传记与教诲。《新约圣经》仍坚持一神论上帝观,但认为上帝是由圣父、圣子、圣灵组成的“三位一体”。圣父(耶和华)是“天地的全能的创造者”;耶酥“是上帝的独生子”,也是上帘的“道”;道通过童贞女马利亚(圣母)感受圣灵(一种神秘的精灵),而受胎成为肉身,神采取人的形象,在人间传播福音,并通过伟大的自我牺牲(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永远赎了人类的罪,拯救世人。


所以,圣父、王子、圣灵位虽有三,却是同一本体、故称“三位—体”。基督教在从犹太教脱胎出来之时,为了有别于犹太教,为了宣传救世主的降临和千年王国的必然实现,曾竭力渲染救世主耶稣的降临、传道、受难、复活和升天。但遇到了一个明显的矛盾:上帝既然生出了另一个上帝(独生子耶稣),这便不是一神而是多神了。于是基督教只好求助于神秘主义,杜撰出三位一体说,以保持其一神论的上帝观,这是基督教教义中的自我矛盾的地方。



 基督教认为上帝是唯一的神,除上帝外没有别的神。天主教除敬礼上帝外,还敬礼圣人,主要是圣母马利亚。但认为敬礼圣人不是直接敬礼圣人本身,而是敬礼天主,因为圣人能达到圣德的高峰,都是仰赖天主的恩赐。基督教也相信除上帝外,还有天使。天使中文有时也译为天神,但不是中国宗教所信仰的天神。


基督教的天使不是神灵、也不是崇拜对象,只是上帝的使者。天使为上帝所造,是纯粹精神体,没有物质。有些宗教相信有善恶两种,善来自善神,恶来自恶神,基督教只相信唯一尊神。而唯一尊神是至善至仁的,绝对不能有恶或生恶,恶来自于恶魔。所以基督教的神灵世界远没有佛教、道教复杂。



2.伊斯兰教的一神论上帝观。


 伊斯兰教是比基督教更彻底、更典型的一神宗教。伊斯兰教反对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说,《古兰经》说:“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信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古兰经》还多次谈到安拉“没有辅佐者”,任何一个认为他有辅佐者,甚至认为辅佐者是他生育出来的独生子的人都是异教徒。这些显然是对基督教三位一体说的批评。


《古兰经》认为这些渎神人的意见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些意见必会酿成天灾:“天几乎要破,地几乎要裂,山几乎要崩,这是因为他们妄称人为至仁主的儿子”。《古兰经》主张“除安拉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无与伦比的神,它既不是三位中的一位,也不是善恶二神中的一个。


 
 伊斯兰教认为,除安拉之外,无别的神。伊斯兰教虽然也认为存在恶神,《古兰经》里或者称它色旦(同古希伯来的撤旦相比),或者称它为伊卜劣斯(同希腊的迪阿波罗斯相比),同时也认为存在天使(天仙)。但恶神和天使都不是人们崇拜的神灵。天使是安拉在创造阿丹(亚当)之前用光创造的,它们遍布广阔无根的太空和人间,不分性别、不具肉体、不吃不睡、不婚、来无影、去无踪、变化莫测、神通广大,是一些纯洁的精神体,它们受安拉的派遣,唯安拉之命是从。


世界上的每个事物、每件事情都有天使管理,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切功过、善恶都有天使严密观察,记录在案,并随时向安拉汇报。所以,同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的神灵世界模式也是很简单的。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难一的神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创造者、主宰者、养育者,是唯一救助人类摆脱沉重苦难的救世主。但神与人之间是不能直接沟通的,彼岸的神和此岸的人必须通过特殊的中介来沟通。基督教认为耶酥就是神——人的特殊中介,他是上帝的“道”化成的内身。他死后又复活,升天居于神之右策,不久将重降人间。


建立千年王国。因此,信上帝,必须信三位一体。伊斯兰教认为穆军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是沟通神——人的中介,信安拉和信使者是同一信仰的两个方面,一个在大上,一个在人间;信仰安拉,是为了信仰使者;服从天上的主宰,是为了服从安拉在人间的代表。



3.佛教——以佛陀为至上神的多神宗教。


 
 佛教不是一神论宗教,而是以佛陀为主神的多神宗教;有人认为佛教是无神论宗教,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任何宗教都以信仰超自然的实体——神为本质持征。恩格斯在批评费尔巴哈企图建立无神的宗教——爱的宗教时指出:“如果无神的宗教可以存在,那未没有哲人之石的炼金术也是可以存在的了”。


则普列汉诺夫也指出:“在佛教中关于人同神的关系的观念具有极为独特的形式,但是……并不等于排除了它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关于神和一般精灵的观念。”事实上,佛教承认无数神和精灵的存在。


所以,他指出:“没有万物有灵论观念的宗教,是从来没有的,而且……是不可能有的。”佛教认为佛陀是最高神,佛陀自我介绍说:“我是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知、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来”有同基督教个的“弥赛亚”和“逻各斯”两词类似的含义,是最高神、救世主。佛教宣称,随着佛陀的降生。其余神便退居幽处,但佛教并不否认其他神的存在,在佛教的万神殿中有从吠陀教和婆罗门教承袭来的以及佛教新杜撰出来的众多的神。


所以确切地说,佛教是以最高神佛陀为主的主神教。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同,佛教并不认为佛陀是世界的创造者,世界不是佛陀创造的,它与佛陀同在,像佛陀一样永存。


 
 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比。佛教信仰的神灵世界模式就复杂多了,在一般的佛教徒中,都有对于佛、菩萨、罗汉和地狱阎王恶鬼的信仰



①佛:佛在梵语个是觉行圆满之意,通常是佛教对教祖释迦牟尼之称谓。佛有两种特征:一是自觉,自己了悟人世烦恼之因缘获得 解脱,进入了常乐我净的境界;二是觉他,觉悟他人,帮助他们脱离人世烦恼。


佛祖释迎牟尼是一个人,并不是神,但后来的佛教徒,把“佛”和“神”相等,认佛为佛教最高神。佛教讲佛的法身时说,“居常寂光土,以虚空为座,” “其身遍坐一切道场”。认为佛的法身乃是一种没有物质的精种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法力无边。


 
 佛教信仰里有“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如来佛”,其实三者同是“佛”。“阿弥陀”的意思是“无量”。”。“阿弥陀佛”有三个名字:“无量寿”、“无量光”、“甘露”。第—个名字为法身,第二个名字为教身,第三个名字为应身,实际上都是一个“佛”。阿弥陀佛的本名为观自在王如来,故又称如来佛。如者真如之意,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故称如来。



②菩萨:佛教所敬礼的菩萨,是指修道已经达到很高境地,仅比佛低一级的人,他们可以进一步而入涅槃,但是他们发大心愿留在西天,为众生求无上道,帮助世人超脱苦海。普通佛教徒信仰的菩萨,主要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等。观音菩萨也称为慈航观音,意为引导世人,善渡世人苦海,抵达乐土;也称送子菩萨,世人供奉她为助妇人生产的神灵。文殊菩萨常侍释迦如来之左,司智慧,其顶结五髻,以表大日之五智;手持剑,以表智慧之利剑,驾狮子,以表智慧之威猛。普贤菩萨,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主一切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菩萨之智德、证德相配。弥勒菩萨,传说上生兜率天,又从兜率天下凡生于人世,修行成佛。在佛教的寺庙里,在佛的两边常常还有许多菩萨侍立。这些菩萨都是佛法的象征。



3 罗汉和阎王:在佛教信仰中,罗汉和阎王虽不作神灵供奉,但颇受人敬畏


 
 罗汉(也称阿罗汉)是指修行已高,进入涅槃的人,不再轮回转生,应爱人们的敬礼:罗汉位在菩萨之下,但对于人世痛苦不甚关心,自己安享涅槃清静福。但佛教所敬的十八罗汉,则是受到佛敕,永住人世,济渡众生,他们有菩萨的慈心。


 阎王是佛教从婆罗门教接受下来的神灵,是主持地狱的判官。阎王手下有恶鬼,是阂罗五的狱卒。



4.道教——以玉皇大帝为最高神的多神教。


 道教是以我国古代民间庞杂的信仰为基础,以神仙之说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卜筮、巫祝、占星、谶纬以及儒家之说,并综合方术、咒术和仿效佛教的组织体制而形成的宗教形式。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道”是万物之源。道教信仰的神灵世界是十分庞杂混乱的,原因来自“降凡”“投胎”。道教信仰神灵可以降凡,投胎为人,既而不死而升天,所以道教的神灵常有人的姓氏名号。道教信仰的神灵几乎都曾投胎人世,在人世渡过一段生活。


 
 一般认为道教信仰的最高神是元始天尊,又称玉皇大帝,居于大罗天。元始天尊于天地未分,阴阳混沌之时,为一元气之神化,为天地之神。元始天尊又化身为三清,一为无形天尊,即天宝君,住天上之玉清天;一为无始天尊,即灵宝君,住天上之上清官;一为梵形天尊,即神宝君,住天上之太清官”。


也有人认为玉皇大帝和元始天尊是两回事,《玉皇本行集经》载:玉皇大帝全称是“吴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玉皇本是光严妙乐国的王子,舍弃王位,于普明香严山中学道修真,辅国救民,度化群生,转生800劫,修行3200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


又经亿劫,始证玉皇,传说为总执天道最崇高之神,如人间之皇帝。玉皇大帝居于大罗天玉京,其下是元始天尊(亦称天宝君),灵宝天尊(亦称太上道君),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他们分别居于玉清天、上清天、太清天。


三清天各有左、中、右三官,各宫各有王、公、卿、伯、大夫房官。此外,还有很多神,大地庙、雷神等等民间信仰也被列入道教的神灵系统,其上下左有的关系不很明确,但道教神灵系统的座位同当年帝王与臣下的关系十分相似。


 
 道教的“元始天尊”“玉皇大帝”显然受了佛教的深刻影响。首先,“元始天尊”一名是道、佛二教的混合。“天尊”一词来自佛教。无量寿经云:“今日天尊行如来德。”净影疏云:“天尊是佛异名,天有五种,如涅槃说,佛于五天中最上,故曰天尊”。“元始”一词即是易经的“乾元”。


庄子和列子的“太初”、“无始”、“太始”等名词的脱胎。其次,《玉皇经》所描述的玉皇同释迦牟尼极其相似:两人都是王子,释迦之父为净饭王,玉皇之父净德,皆用“净”字;两人都由空中来,都光明赫赫,都“色相妙好”;都舍弃王位,出家修道;都很仁慈,极爱施舍;都以助人普渡苦海为己任,都肯割己身之肉以救病人;都转生数百次。



5,儒教的上帝——封建伦理道德本体化。


 
 儒教的上帝不同于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和道教,它不是抽象的人格神,而是直接把宗法伦理道德本体化,把三纲”视为“天理”.即永恒的、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原则,使之具有基督教的上帝和伊斯兰教的安拉一样的尊严。


孔子总结尧舜时代父系家长制的尊尊亲亲原则,创立了儒家学说。天地祖宗信仰是儒家宗教观的主要内容,这是儒家不断宗教化的基础。汉代董仲舒鼓吹神学目的论,给封建的国家政权罩上了神的灵光,天(上帝)成了最高权威,君权神授。


皇帝“奉天承运”,代天立言,把“三纲五常”的权威建立在至上神(天)的权威基础之上。但是,历史证明,一但至上神的权威受到人们的怀疑时,三纲五常权威地位也会随之而动摇。因此宋明理学放弃了这种粕糙的神学形式,不宣扬有意志的人格神,而把三纲五常本身神圣化为“天理”,使之直接成为决定一切,支配一切的神圣的教条。谁违背它,谁就是“伤天害理”、大逆不道。


把三纲五常直接木体化、神圣化为上帝,实际上就是把封建决序的代表者皇帝直接奉为最高权威,奉为上帝。对皇帝的绝对服从就是敬天孝亲之表现,“诏书”即“圣旨”,即神旨,要以敬神之行仪,跪下伏首接受。儒教崇奉的对象“天地君亲师”,其中“亲”是崇拜的核心,君是崇拜的目的,尽孝是为了尽忠,所以儒教崇拜的是现实的人,是圣贤、祖宗。一切先圣先贤,都立词礼敬,如孔子、周公、关羽、岳飞、张巡、许远,乃至—乡一曲之贤,都有祠庙香火。村村有祠堂,家家都祭祖。以儒教为中心的汉民族宗教信仰的神灵体系是十分庞杂混乱的。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到


  第一,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一神教,而佛教、道教、儒教是有至上神的多神教。从宗教发展史上看,从多种信仰到一神信仰是宗教史土的进步。原始宗教是没有至上神的多神信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出现了有至上神的多神信仰,从 中又产生了一神信仰。


恩格斯指出:一神信仰“是长期的抽象过程的产物,是以前的许多部落神和民族神集中起来的精华”。一神教的出现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类大脑抽象思维的提高。强调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唯一的神”创造的、主宰的,它曲折地反映了人类对世界内在统一性的认识,它蕴含着世界的统—性和规律性,而科学的前提就在于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和规律性,这就是为什么基督教占绝对统治地位的西欧竟会出现科学的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的上帝是抽象的人(佛教、道教的上帝的抽象程度不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儒教的“上帝”是现实的人。


从宗教发展史看,从崇拜动物到崇拜现实的人(英雄人物领袖),再到崇拜抽象的人,是宗教史上的进步。恩格斯指出:一神教“所反映的人也不是现实的人,而同样是许多现实的人的精华,是抽象的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一神教是人把自己的全部本质对象化为全知全能全在的神,它是现实人的精华,是现实的人渴望获得高度发展的理想化身。这虽然是从反面以歪曲的形式来反映人类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追求,但这种理想化本身必然同人的现实存在,同世俗的价值观发生矛盾。


当神性被引申到人本身之后,神性便成了人性的组成部分,毫无局限性的,作为真、善、美化身的抽象的人——上帝便成为人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使现实的人产生一种不满足感,不断追求自身的完善。相反,儒教的上帝是现实的人——皇帝,是现实的伦理纲常。而现实的人,即便再伟大,也是一个有局限的人,以一个有局限性的现实的人作为崇拜的对象、人生的楷模、不可超越的界限,必然局限人的发展。


 
 第三,基督教、伊斯兰教神灵系统简单。而佛、道、懦的神灵系统复杂。一般地说,神灵的结构系统是人间社会阶级结构系统的折射,但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灵系统,却比现实的阶级结构简单,人间的阶级结构只在中世纪教会的教阶制中得到反映。


这种简单化神灵结构和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有助于清除封建等级关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儒、佛、道复杂的神灵结构系统把现实的阶级关系神圣化。“土地公”是地方神,犹如村里长、乡长、区长,“城隍爷”犹如县长、市长,“玉皇大帝是皇帝级的神,另有部长级的“三官大帝”等神。一切寺庙诸神之公告,皆采用官方“告示”(公告)分式。由于现实的社会关系被一—神圣化,因而神灵结构系统成为现实社会关系的精神支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