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lkingwar.org/post/402.html
题引:老子(生卒不详),名聃,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一说今安徽涡阳)人,与孔子同时代,略长于孔子。曾作周王室的柱下史,管理图书,后引退。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自然主义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该文选自《道德经·三十章》。针对春秋时期诸侯各国征伐不已,给天下苍生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老子从自然生生之道的角度,在本文中理性地告诫人臣辅佐君主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原文]以道[1]佐人主者,不以兵强[2]天下。其事好还[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4]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5],果而勿伐[6],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7],不道早已[8]。
[译文]用“道”来辅助君主的人,不靠战争逞强于天下。好用兵很快就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之处,长满荆棘。大战过后,一定会有荒年。善用兵的达到目的就停止军事行动,不用战争来逞强称霸。达到目的也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达到目的也不要自我夸耀,达到目的也不要骄傲自满,达到目的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也不要逞强好胜。事物强壮到了极点就会衰败,这叫作不合于自然生生之“道”,不合于“道”就会很快灭亡。
[评析]老子从自然生生之道的角度出发,对于战争持谨慎、甚或否定的态度。他告诫为人臣者要顺应天理、体恤民情,以自然之道辅佐人君治国理民;不可轻易发动战争,滥用武力。孟子所说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也正是此意。老子认为战争会破坏生产,造成灾荒,会给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其事好还”,发动战争的国家必定会遭到受害国的报复,正所谓“你有杀人的刀,逼起了他射人的箭”。试看古今中外的每次战争,都是你还我报,相互残杀,都是由于不以“道”治国,恃兵逞强所致。
老子也不是一味地反对战争,也主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如反侵略等)可以用兵。但是,他强调应当把握好用兵的度,适可而止,不可逞强好胜;胜利了也不可骄傲自满,以免走向反面。“物壮则老”,事物运动变化的结果,都会向其反面发展,柔弱的会变得强大,强大的也会走向衰亡。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物极终返”。因此,他反对在国家的实力强大时逞强称霸,主张效法自然生生之道,保持柔弱处下的态度。否则,就是违背了“道”的原则,就会由强盛走向衰弱,甚或灭亡。这并不是说国家强大了就一定要灭亡,我们的理解是:只要保持柔弱处下的态度,不逞强称霸,就会更加强大,从而由胜利走向胜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