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马六甲开基甲国】首任甲必丹郑芳扬

首任甲必丹郑芳扬称为“郑甲”(Tin.Kap),亲切地称他“漳州国王”。

  当年,他随父亲离开漳州府,到南洋谋生;后来,他成了马六甲首任甲必丹,饮誉海外。
  几年前,一位回乡省亲的台 湾作家告诉我:“漳州人在国外当过总统、首领的何止科拉松·阿基诺一人,明朝时开基甲国的甲必丹也是漳州龙海籍的人,名叫郑启基。”他说完,递给我一份从马来西亚复印来的文字资料及其在马六甲青云寺门前拍的一张照片。我一口气读完资料,觉得龙溪是个大县,少说有一百多个村庄,这神秘的甲必丹到底来自何方宝地?此事一直成为我这些年来追踪的目标。
  明代古遗的《诒谷堂宗谱》,其中记载本村“第十一世祖郑启基,在麻六甲”。这位“郑启基”,与开基马六甲的甲必丹“郑启基”是否同一个人?其出生年月是否相同?
  漫步距赤道仅100多公里的马来西亚特区马六甲城(Melaka)市区,感觉这仿佛是一座闽南城镇:街道两旁房屋的建筑大都像闽南的民居,许多商店招牌都写着繁体华文,许多店家和路人都会讲闽南话。徐先生介绍:“马来西亚1957年8月才宣布独 立,建国时间不长。但根据历史记载,早在600多年前,中国和马六甲就有友好往来。中国的明朝皇帝明成祖在1403年派尹庆出使马六甲与满剌加王朝苏门答腊王子互赠礼物,商议通商。1405年,明朝皇帝又派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七次出使西洋,五次在马六甲上岸,带去了许多中国手工产品和土特产。1408年,明朝皇帝还册封当地拜里迷苏剌为王。中国人在这里开井修渠,传播良种,帮助农耕,促进经商。之后,中国南方沿海的人到南洋包括马六甲经商、做工的不断增多。到明朝成化七年(西元1471年)漳州府龙溪县海商后敏弘又引导一大批福建人到马六甲经商,交易胡椒、香料、丝绸织品、生产工具,和本地马来人建立了友谊。”“1511年,葡萄牙殖民者谋求在亚洲找一个贸易落脚点,由亚伯圭率领19艘军舰袭击马六甲。当地马来人和华人团结合力进行抵抗,但由于没有战斗经验和足够的武器,马六甲城被葡军强占了。殖民者肆虐奴役当地居民,强迫他们修路建堡,却受到人民一再抵制。军事侵略者感到奇怪,这里的华人大都讲闽南语,很团结,很难管理。最后,只好找华人长老商量,答应华人自治,让他们推选出有威望的人当首领。结果,福建漳州府的华商郑芳扬当上头领,号称甲必丹。”
  郑芳扬,名启基,字明弘,生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卒于万历45年(1617年)。由于是马六甲首任甲必丹,当时人称为“郑甲”(Tin.Kap)。据当地人介绍,郑芳扬的人生具有传奇色彩。年少时,他随父亲郑思显离开漳州府,渡海南下到南洋谋生。
  芳扬从父辈那里学来了勤奋、吃苦的精神,加上他聪睿过人,肯动脑筋,每每到海边讨小海时看到来自五湖四海的船只在海滩交易时,发现每个地区的物资都有不同的价差。于是,他到船上当挑工,了解货运货价,常常把得来的工钱换上外货,再挑到各地去卖,然后买了山货挑到海边去卖。他为人豪爽,很讲信用,不管哪个国家来的人都喜欢和他做买卖。不久,他积累了一笔钱,请人做了一批小推车在陆上运货,买了小船在马六甲海峡周边岛国上跑运输,很快成为当地的大富。
  郑芳扬在国外发了财后,没有忘记他的祖国和亲人。他经常资助初次从祖国来南洋谋生的人,为他们提供膳宿,优先介绍务工,同时执著地在华人中保留炎黄文化。他在日常往来中,同时使用马来文、中文,在华人聚居地仍旧讲闽南语。逢年过节把家乡的民间风俗搬了过来,华人们在异国他乡以此聊解乡愁。他一生中创立的最大一座丰碑,就是聘请家乡的师傅,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建筑了一座尊崇中国传统佛教的寺庙(青云亭),为出洋打拼的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发财。庙中供奉的主神是观音大士,所以又称观音亭。寺庙建起之后,成了马六甲的一道亮丽的新景,一时吸引了当地许多居民和海上贸易的各国人士,马六甲更加热闹。同时,郑芳扬看到当地居民有火化入葬的风俗,为尊重华人的民俗习惯,让华人故后能入土为安,带头集资购下“三宝山”下100多亩地,解决当地华人故后葬所。坟园坐南朝北,象征永望故国家园。
  从此,青云亭不但是受人朝拜的庙宇,也是当时华人社会的政务、法庭、精神信仰的中心。
  有一年,郑芳扬闻报,葡萄牙人从海上抓了一批南下的华工和几十个马来女子,准备运到外洋去卖“猪仔猪花”。他十分气愤,马上令人开了一条船赶到那里找葡军的头目。葡军头目自恃有枪炮压阵,十分傲慢,说这种买卖是他们海上做惯了的贸易生意,谁也不能放人。郑芳扬明白武力打不过他们,又得知这些“猪仔”第二天一早就要运走,时间紧迫刻不容缓,忍痛把他自己辛辛苦苦经营所得的一批积蓄“买”下这些“猪仔猪花”。郑芳扬按照受害人的意愿,想回乡的给路费,想留下的安置做工。尤其是那些马来女子被失散的家属领了回去,大家都十分感激“郑甲”,他们听说“郑甲”是漳州府来的,亲切地称他“漳州国王”。马华相处更加亲密,在当时传为佳话。从此,马六甲从一个荒芜的山野海隅不断发展成东南亚的贸易中心,也使中马友谊更加深厚。两年后,葡萄牙学者到马六甲测绘地图,在一份《满剌加城市图》中,已标有“中国河”、“中国村”、“漳州门”等地名,可见郑芳扬等华人对马六甲有很大的影响。
  郑芳扬逝世时,男女老少倾家而出为之吊唁,当地华侨把他厚葬在“三宝山”南坡,祀位青云亭受世人朝拜。郑芳扬的陵园仍保留完好,墓碑上镌刻“文山显考甲必丹明弘郑公之墓”“孝男文玄奉祀”字样。龙海市洋西村的郑霜高先生说:这“文山”两字是现在榜山镇洋西村山北社的灯号,与民族英雄郑成功同出一宗。如今洋西是闻名中国的“龙江风格”的发祥地。
 禄位厅中 央供奉郑芳扬的禄位牌。禄位牌高约一米,上用金字描刻“开基甲国特授甲必丹讳芳扬郑公禄位”。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为多数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关系很融洽。马六甲是马来半岛上建立政权较早的地区。英国打败葡军后,占领、接管马六甲,于1824年废除了甲必丹制度。1957年8月31日,马来西亚独 立,马六甲成为她的一个特别行政区。
  不管历史经历多少沧桑,但中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仍代代相传。如今,青云亭作为中马两国人民友谊的标志,已成为游览胜地。


http://tieba.baidu.com/f?kz=19226235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