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1日星期五

石油:恩赐还是魔咒?美国人靠拾树枝生火取暖(2)

在1973年12月石油禁运最严重的时刻,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200万桶,许多工厂关门停工。此时中东产油国又甩开西方石油巨头,第一次当家作主将石油价格从1970年的每桶1.80美元涨到了11.65美元。美国无法提供急需的石油以抢回世界油价控制权,被打得措手不及,以致尼克松不得不承认美国“正在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能源不足的时期”。他下令降低了他的座机的飞行速度,并取消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人建立在资源无比富饶之上的信心在这次石油危机中被严重摧毁。

同样被粉碎自信心的是日本。石油禁运仿佛将它重新推入到战争刚结束时的物资匮乏窘境。为此,日本不惜冒着惹美国发怒的危险向阿拉伯国家妥协。而以法国为首的欧洲盟国更是急急忙忙与这个“惹祸的国家”划清界线。这有趣的一幕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又再次上演。

黑金魔咒

石油禁运第一次让全世界都尝到了“魔鬼眼泪”的苦涩。

1973年的美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使美国当年9月份的物价指数比1月份上涨了6个百分点,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跌幅达11.4%。据专家估计,油价每上涨10美元,欧盟国家的通货膨胀就会增加0.6个百分点。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来自西德和日本的低耗油量小轿车受到青睐,节能工业得到了发展契机。

如果说第一次石油危机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结束了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么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加重了西方经济的“滞胀”。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认为:“1978年底世界主要产油大国伊朗政局剧变,原油生产一落千丈,国际市场脆弱的供求平衡被打破,西方主要原油消费国纷纷抢购石油进行储备,结果导致油价由每桶13美元蹿升至34美元。1999年3月以来的油价暴涨严重威胁到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百年来,石油固然让中东大发横财,却也中了过于依赖天上掉馅饼的诅咒。石油到底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什么?国际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在经济发展、腐败、冲突、新生儿死亡率以及扫盲率等方面,石油拥有国的表现要远比那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差得多。经济学家称这个现象为“资源魔咒”。

这些资源丰富型国家在石油财富大量涌入之后,经济反而出现了停滞。它们大多陷入了一个怪圈:国外资本的大量涌入提升了本国货币的币值,而本国货币的大幅攀升又使得本国国内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下降。一段时间以后,国内制造业和农业开始萎缩,经济增长受损。委内瑞拉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获得6000亿美元的石油财富,但是国民人均收入在1973年至1985年间,却下降了15%。

80年代中期以后油价暴跌及长期低迷不振则使欧佩克大多数成员国陷入危机的边缘。当油价在1998年跌至10美元/桶的时候,许多产油国的财政赤字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虽然经过这些年的牛市行情,欧佩克再次大发横财,然而这些国家的财政管理能力如何?世界银行的调查结论是:“大多数产油国没有自我控制的机制。”高油价养成了石油输出国挥霍的习惯,穷人们的处境没有任何改善。“石油财富不仅没有给阿拉伯国家带来民主进程,反而导致贫穷恶化,给专政和腐败提供了沃土,甚至带来内战。沙特就是一个例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如是说。


http://www.ce.cn/cysc/ny/nydzt/nywj/ziliao/200804/14/t20080414_15151162_1.shtml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