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现代社会中的哲学教育

哲学教育如果只着力于、停留在一般原理上,不诉诸现实实践,不与各门知识学科相结合,就必定会缺乏生命力而遭人嫌弃。

  一

  现代世界现代社会是十分宽泛的概念,我们把时间限定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即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和社会,因为我们对问题的考察比较多的是从中国情况中国视角出发的。这是中国历史上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是社会发生急剧变革面临深刻转变的时期。大而言之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全球化和现代化。

  关于哲学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人们有多种说法:开启心智,训练思维,具有教化功能;辨识分析,划明界线,作出界定,具有批判功能;还能将不同知识学科、不同文明体系加以整合,等等。本文是想指出,哲学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少有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制度进行论证,辨明其合理或不合理;二是根据各种社会制度的要求确定价值标准和观念体系,其实也就是要为社会辨明真善美和伪恶丑的界线,从而为社会成员确定行为活动的准则。这两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因为只有辨明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现实性和非现实性,才能据此确定价值标准和观念体系。哲学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无疑是与哲学的职能一致的。

  现代社会是个体和整体相关连的有机体。现代人生活在由制度和法规交织而成的巨大网络之中。这个网络是否合理完善是否现实对路,对个人和社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各门知识学科就是要为编织好这张网络服务,从各个局部为这张网络论证辩护,哲学则是从整体上为这张网络论证辩护。哲学要结合具体知识学科为各种社会制度论证辩护,必须判明其合理与不合理、现实与非现实、利与弊、正面与负面等等,进而揭示真善美与伪恶丑,并为人们的行为方式确立价值标准和观念体系。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国际国内情况往往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许多界线常常模糊不清,法情理,真善美,并非都是一目了然的。现实生活经常要求人们作判断分界线,否则将迷失方向。人类的生存实践活动说到底就是要寻求真善美的统一。哲学教育就是要把真善美的养料渗透到社会成员的心灵之中,凝结为社会成员的内在的素养和能量,表现为人们观察问题、分析情况、作出解答时的一种立场、观点、方法,或者一种思路、途径、态度,一种分析思考的视角和思维能力。社会成员的这种内在素养和能量的高低优劣对于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都离不开哲学,都缺少不了哲学教育。

  二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哲学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经典的研读,二是面向现实,从思辨的理论的一般原理走向分门别类的实践的哲学。

  研读经典无疑是哲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谁都不会反对研读经典,但是,按照我们的哲学教育所编写的一些教材来要求、引导和考核学生,会导致民众经典意识的淡薄,而经典的淡忘甚至断裂,意味着一个民族的哲学和文化是悬浮的无根的。培养民众的经典意识应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精神建设的重要方面,是一个民族素质修养高低的标志。根据中国和当代世界的现实情况,哲学和文化经典的研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哲学和文化经典,西方哲学和文化经典。哲学和文化经典记录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诸多的理论学说,是文明的结晶和宝藏,是思想和传统的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和本。经典研读首先是一个文本精选的过程。所谓精选也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数量庞大的原著中选出经历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可列为经典的文本。二是根据现代知识学科的分类或重大课题选出与其相关的经典文本。经典的精选并非简单容易,关键是挑选的标准问题。

  经典研读的更重要方面则是文本的解读和解释。经典的阅读和解释必须有一个还原历史的过程,这个历史应当是客观的真实的而不是主观任意构造的,不能把历史都理解为、构造为“现代史”。从根本上说,经典研读旨在提高素质修养,塑造健全人格。全球化和现代化是在以往文明的根基上生长出来的,是以往文明的延续而不是断裂。经典研读就是要人们自觉地把全球化和现代化事业植根于人类文明之深处。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既不能撇开历史,又总是在现代的“境况”之中进行的,是在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之中思想的交流和运作。

  哲学教育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面对现实世界和社会中的重大问题,将哲学与各门知识学科结合起来,讲授各种类别的哲学,我们称它们为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具有两重含义:一是作为哲学的性质,与思辨哲学或理论哲学相对立;二是作为知识学科的名称与第一哲学、本体论、知识论相对,在哲学史上主要表现为伦理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等等。现代实践哲学关注科学技术发展和利用中的问题,关注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恐怖主义、能源、生态环境、贫困和疾病、灾难、贫富差距、腐败、道德等等问题。我们注意到,现代哲学除了总论式、一般原理式的形态外,更多的大量的则是具体知识学科式的,即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法哲学、历史哲学、艺术哲学、宗教哲学等等。

  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比较单调,主要是一般原理式的教科书教学,缺乏各类别知识学科的哲学。迄今为止,我国的实践哲学并不发达。大学里开设的哲学课,作为公共课大多是一般原理类的,作为哲学专业的主要课程是论和史两类,各种实践哲学类课程都进不到主课的行列。然而,近年来各门知识学科呈现出越来越重视理论的倾向,对法理学、法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的兴趣呈上升趋势。复杂的现象、大量的事实、丰富的实践,必然走向对理论的渴求。哲学教育如果只着力于、停留在一般原理上,不诉诸现实实践,不与各门知识学科相结合,就必定会缺乏生命力而遭人嫌弃。

  总起来说,哲学教育是现代社会提高国民素养、培养各种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中国的哲学教育应该突破讲授一般原理、概论的教学模式,将经典研读放到主课的位置上,将哲学与具体的知识学科结合起来,从思辨哲学走向实践哲学。必须说明的是:1、我们并不笼统地否定哲学原理、哲学概论,而是主张:一不能把哲学教育局限于原理、概论或者把原理、概论放到过重的位置上,二要把原理、概论从思辨的转变为实践的。2、我们主张哲学从思辨走向实践并不意味着否定思辨或理论的重要性,而是否定思辨哲学的导向和目标;实践哲学并非不要思辨或理论,而是反对思辨或理论主导哲学的方向和目标。3、实践哲学无论是总论性的还是各种学科性的,在我国都不成熟不完善,应该大力提倡和发展;实践哲学的发展和繁荣不仅是哲学的巨大进步,也将推进其他知识学科的进步和繁荣。4、经典研读与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均有密切关系,本文提出的哲学教育的这两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彼此相关的。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4/5399445.html


来源:《文汇报》

没有评论: